一起成长
陪伴的路上,亦是成长!家长需要修炼,要有定力;孩子需要成长,要有引导!
闲暇之余,结合今日所见,记录成长,谈点感受。💪
一、规矩意识,是一个人生活学习的底线。尊重他人,是最关键的一环。
每个孩子生活在不同的家庭,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规。家规的形成,与家庭人员的价值观、生活经历、家庭氛围密等不可分。违反家规的处理态度、方法及追踪尤为重要。就拿自己举例吧。暑假期间,与孩子约定,每个周末,每天一个小时时间可以使用平板,其余时间平板由家长保存在单位。但一次,确实忘记带回家,孩子认为是故意不带回来,非要马上去拿。家长认为,并非必须马上使用,可稍后去拿,但孩子未同意,一气之下冒了一句难以接受的脏话。瞬间,家庭氛围火药味十足,爆发激烈的情绪之战。但按照家规,需惩戒10个手板,且道歉。孩子觉得很委屈,内心就是觉得父母故意不拿给其使用,不太愿意接受惩戒。幸好,家里有其他人在,都认为,不管发生什么,都不能使用侮辱性语言。作为当事人的我,事发当时,真是觉得很难受。经反复多次调整,终于冷静下来。一是内心接纳孩子当时的情绪,可能存在误解。二是,还原事实,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法。三是,事实已存在,但有规定,必须严格执行,态度严明。最终,孩子冷静后,说出了自己的委屈,甚至是误解,并承认自己的错误以及恶语对家人的情感伤害,接受惩戒。
其实,曾经也发生过此类事情,但冲突不太大,总想着孩子大了,会自己改正,但正是因为第一次未表达自己的态度,才有了第二次。在孩子成长的路上,遇到问题很正常,要学会释放情绪,主动表达,而不是随意猜测导致误解。家长也要带着接纳的心态,但原则不能突破,让孩子有敬畏之心和底线思维。
二、良好的行为习惯,是一个学习生活的保障。守时与规划,是最基础的一堂课。
很幸运,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,任何事情,既然决定,就提前做好规划。参加任何活动或安排,原则上,尽量提前10分钟到。在实际工作中,按照中长期规划做重点提示。每周一对当周工作生活做清单式管理,逐一销号。对孩子也是这样要求。曾记得小学期间,哥哥无论是参加学校活动还是课外实践,家长告知需要参加的事项,孩子就可以按照要做的事,提前准备物质及生活用品,大体规划时间,收拾好行囊。多次寒暑假创业营、独立营,外出旅行,哥哥基本能独立完成,而且一定会提前到。这个暑假期间,外出旅游,由于是早班飞机(6点多),哥哥提前一晚上收拾好自己的衣服、洗漱用品,防晒用品、身份证,行李箱干净整洁,并设好闹钟。为了节约时间,晚上就把第二天出行的衣服穿好,决定闹钟一响,起身就走。在哥哥的引导下,妹妹也是这么做的,非常欣慰。由于上述规划,都是孩子主动自觉完成的,第二天早起,没有一丝抱怨,非常愉快起床出发了。但暑假期间,运动量不够,加上上学期体考不是很理想,决定参加体能训练。很担心孩子会拒绝,但说清楚了缘由,愉快接受了。虽然场地换了三四个,但每天早起,骑车前往,均提前到达。尽管训练很累,回家后也赶紧洗漱,休息,调整自己的状态。运动能释放多巴胺,让人愉快。但在这期间,一起训练的孩子,有个别的,基本天天迟到,遇到问题,也不太会主动寻求帮助,过多依赖“找妈妈”,让妈妈也无比焦虑。我也是一个比较热心肠,但有些焦虑的妈妈,看到群里的信息,就在思考,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如果是我,我会怎么去引导?孩子初中、高中、大学以后怎么办?怎么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?现在的孩子生活环境真是太好,从小未吃苦,未受过累,觉得家庭的付出都是应该的,有事没事就找妈。当然这也和家长包办代替有着直接关系。这一点我也得自我检视,对孩子的放手不够果断,对孩子的信任不够充分。在以后的独立工作生活中,善于思考,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。昨天晚上听了一堂课,在应对青春期,家长应该少唠叨,让孩子通过具体问题,自己去表达,自己去思考,自己在解决问题中获得青春期的成就感,“我长大了”!“我可以有主见了”!“我可以自己解决问题了”!
5岁的妹妹从小都有自己的想法,特别有主见,特别能表达,特别不服输。对于学校安排的事情,总是记在心里,会积极主动和家长沟通,明白自己要做什么。经常会与家人一起叠衣服,洗衣服。如果需要参加一项活动,会记住时间,提前准备好水杯,餐巾纸,小背包等。
时光